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普米族娱乐活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普米族娱乐活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普米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、悠久历史的民族。普米族的民族语言为普米语,但是普米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。在云南,普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的兰坪县,丽江的宁蒗县、玉龙县,迪庆的维西县,少数分布在凤庆、中甸以及云县。
“普米”一词为普米语的音译,意思为“白人”,这与普米族自古以来便崇尚白色、视白色为吉利的象征是分不开的。从各类资料来看,普米族源于古代游牧民族,旧时,普米族称为“西番”。他们慢慢顺着金沙江和雅砻江南下,逐渐分布在了如今四川等地。所以现在一些普米族老人还会在节庆时节唱一首叫做《贡嘎岭歌》的歌谣,以抒发对先祖和故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。
因为普米族原来为游牧民族,所以普米族擅长放牧、饲养。畜牧业对普米族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地位。饲养的牲畜可役使、可食用、也可用于祭祀,但是普米族对牲畜的具体用途都有一定的讲究。
普米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,少数信仰藏传佛教、道教,其他人则为祖先崇拜、自然崇拜以及多神信仰,祭山神、祭龙潭神都是普米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。
普米族大多数建筑为土墙结构或者为木楞子楼房,其中,“木楞房”建筑的各部分都有讲究。在节庆方面,普米族最隆重的节日非大过年莫属了。不同地域的普米族的大过年时间也会稍有不同。对于端午节、中元节等节日,普米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。
普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,约有4.2万人,主要分布于丽江市、怒江州和迪庆州。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,少数普米族地区有原始的图画文字,但只有巫师能用以记载宗教仪式等,故流传不广。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、道教等,存在着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。普米族最流行的交谊方式是“对歌”。
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,民族语言为普米语,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,有南、北方言之分,没有本民族的文字,通用汉文。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、丽江市的宁蒗县、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。其余分布在云县、凤庆、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、盐源、九龙等县。普米族有人口2万,信仰苯教,韩归教,藏传佛教。
普米族,意为怀恋故土的民族。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老君山和宁滚的牦牛山麓。少数分布于丽江、水胜、维西、中句以及四川的盐源、木里等地,与汉族、白族纳西族、藏族等民族交错杂居。主要从事衣业,兼营富牧业。
普米族自称“普英米”、“普日米”或“培米”古代汉文史籍称之为“西番”或“巴苴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,正式定名为普米族。
普米族族崇拜自然,崇拜祖先,信仰多神,少数人信仰道教或藏传佛教。节日有大过年、大十五、尝新节等。
农业是普米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之。主要农作物有五米,小麦、青稞、豆类、著类等,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普米族的村落多分布于半山缓坡地带,以血缘的亲疏关系各自聚族而居。村寨之间距离很近,可以炊烟相望,鸡犬相闻。各家又自成院落,互为邻里。
普米族少年儿童与成年人的年龄界限为13岁。13岁前,男女儿童均穿长衫,到了13岁,举行完“穿裤子”,“穿裙子”仪式,即成丁礼后才能改换装束步入成年人的行列。
四弦琴是普米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乐器。四弦音质优美,能弹奏出不同的曲调,当游子归乡,家人团聚,朋友重逢,普米人都用四旋来抒发感情。
其实就藏族一分支,50年代民族分太细,又没有大量资料可比对,造成贵州广西那么大同一民族被分为两个民族,就现在说的摩梭人,在云南迪庆这片有藏族一分支叫摩里摩散。语言信仰 名子 服饰都一样非说是另一族,无语,普米也是,在藏语里叫普米丙米,就一分支意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米族娱乐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普米族娱乐活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