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艺术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二者都要!缺一不可。有出无入,证明你是个浪子!有入无出,证明你是个呆子!出和入是进退的意思,至于世,乃是你作的事是否在世人面前能得到认可!认可的东西证明你出世或入世的步骤走对了!
艺术工作者出入世的情怀应分三个过程,也是一个逐一蜕变升华的过程。
1-既不入世也不出世。成为艺术工作者前自己先是一个爱好者,不论画画还是书法等,他学习,热爱艺术一不为谋利,二不为出名。纯粹就是娱乐自己,抒发内心,是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。艺术工作者也只有在直面内心深处的时候,他的艺术语言才最纯粹,是内化的过程,他把自己人生体悟与艺术表现技法相融合,自然流露,超越普通的表现形式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。
2-入(出)世情怀。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传播正能量,艺术见解和艺术语言,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价值。在传播的过程中,加入了自己的个人风格,这样深受人们喜爱和认可。所以艺术工作者的入(出)世是确立自己艺术地位,宣扬自己艺术见解的必经之路。
艺术工作者既要有入世的情怀,又要有出世的境界,二者并重。
首先说入世,就是要热爱生活、理解生活、积极进取、努力探索,只有这样才能用艺术手段刻画生活、表现生活,生活是艺术的源泉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深入世俗体验生活,才能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。
其次是出世,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,是要具备一点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,有超于常人的社会洞察力,有非同一般的创作敏锐力。只是要比一般人对生活对世情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,这也是使艺术达到一定境界的要件。
虽说要“看破红尘”,但也并非要“遁入空门”,就好比“以出世的态度做人,以入世的态度做事”,历经红尘洗理,世情通透,然后有所“悟道”,方能领会艺术“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”的真谛!
以上个人体会,请师友指正🙏🙏🙏
关于出世和入世要先理解出和入的关系,艺术情怀是和生活息息相关,那么出是付出,入是收获,简而言之就是先付出才有收获。至于世,我们本来就在大世界和小世界里,没什么好说的。
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皇冠,所以绘画虽然在少数人眼里已经边缘化,但可惜的是绘画已经从博物馆走出来了,不在高大上和神秘,而是平民化了,我看这种边缘化是好事,大家都能画几笔拿得出手才对,其实当西方的蒙娜丽莎加上两撇胡子开始,小便池进入博物馆时,当时大家骂声四起,岂不知这些斗士解放了艺术从少数权力者走向生活。中国有这个勇气吗?真希望绘画是边缘化的艺术,也希望绘画是生活中的绘画!
这种判断与当年李小山《当代中国画之我见》 "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"的说法如出一辙!有些人在不甘寂寞之时,制造一些危言耸听的时髦话题,以证明自已的存在感,已是司空见惯,但作为有影响的人物,说话一定要慎重:一是容易误导大众视听,二是会让明了者揶揄。
绘画是不是边缘艺术,我想这个伪命题无需讨论!人类从文明的童年开始,绘画便作为一个重要的衍生品,同时也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,不离不弃,伴随始终。中世纪有人曾担心神权会毁了艺术,结果带来了文艺复兴运动;照相技术出现的时候,画家以为末日来临,结果反而是照相技术推动了绘画理念的革命;信息时代的来临,绘画不但不会被边缘化,仍然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,继续充当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寄居之所。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,它都将与人们的生活朝夕相处,形影不离。假定绘画有一天与人们渐行渐远,对于热爱它的人们,一定会精神恍惚,我想陈先生应在此列!
这里我引用仓央嘉措《见与不见》来演绎绘画对于陈先生言论的回应:"你见,或者不见我 ,我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; 你念,或者不念我,情就在那里,不来不去;你爱或者不爱我,爱就在那里,不增不减;你跟或者不跟我,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,不舍不弃;来我怀里,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,默然相爱,寂静喜欢。"😇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艺术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